供应信息
采购信息
招商信息
资讯信息
首页 > 热门资讯 > 科技资讯 > 富士胶片将现在时期定义为“第二次创业”

富士胶片将现在时期定义为“第二次创业”

03-10减速机信息网

  胶片行业永远不缺故事。   技术革新引发革命,产业从繁荣走向落寞。最精彩的那一刻,却一定是柯达的谢幕与富士胶片的重生。缠斗了半个多世纪的老对手,最终发现打败对手的不是自己,是世易时移。要获得重生,需要自我革命。   转型之后的富士胶片越来越像一个多面手。业务遍及影像、医疗生命科学、印刷等六大重点领域。但更具挑战的是,完成转型之后的富士胶片更严峻的挑战还在后面——欧洲债务危机继续深化,美国经济复苏缓慢,经历了日本大地震之后,面临三星等一批韩国企业的挑战与追赶,日企正在度过最为艰难的时期。已经逐渐褪去胶片影子的富士胶片,仍将坚持生产胶片,但是它已经发展成为一家诸多业务布局的多元化公司。富士胶片将现在的时期定义为“第二次创业”,如何在转型成功后,强化技术优势,在新的领域深耕市场,将是重生后的富士胶片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   传统影像的内部改造   富士胶片公司还会继续生产传统胶片产品。我们现在是把传统影像胶片当做一个文化产业来做,让它延续下去,作为公司的影像文化使命。   《中国经营报》:2012年,胶片巨头柯达提交破产保护申请。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意味着传统胶片时代的谢幕。在这样的背景下,富士胶片却较早展开了影像企业向信息技术公司的转型,被认为“受伤较轻”的公司。富士胶片如何实现了这场“伤筋动骨”的结构性调整?   横田孝二:传统胶卷最鼎盛时期是2000年,随后以每年20%的速度下滑。原来传统的胶卷占我们公司销售额约20%左右,是主要的利润来源产品。但现在销售收入占比不到1%。在当初严峻的形势下,我们只有向胶卷以外的产品拓展,才有生存的空间。   新的拓展基于我们所拥有的技术。用社长中嶋成博先生的话来讲,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一个总盘点,现在可以利用这些技术做什么,如何产生新的产品。目前,我们把事业发展到多个领域,似乎遍及方方面面。其实新增的只有化妆品和药品两个业务。其他的产品,都是从公司原有的业务基础衍生而来。比如液晶显示屏的材料,原来就有生产,但只是很小的一块业务,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我们在扩大投资,让它变成一个能够独立对应市场需求供应的业务。   《中国经营报》:富士胶片控股株式会社2012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三季度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01.40亿美元,营业利润8.17亿美元。但与此同时,影像事业领域(含传统影像和数码影像)亏损0.38亿美元。 包含胶片业务在内的影像事业,在未来的富士胶片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实现扭亏?   横田孝二:在富士胶片现有的六大重点发展事业中,目前影像占15%。影像事业主要的组成,由传统的胶卷、印照片的彩色相纸、一次成像产品以及数码产品等共同构成。   数码影像这一块,和其他厂商一样,目前受到很大的市场挑战。在影像业务中,除了数码影像,传统影像部分也一直在进行公司内部改造。我们通过结构改造,努力让这一块业务摆脱亏损局面。原来影像事业在世界各地都有布局,我们对其做了生产设备、产品品种到人员的调整与整合。比如原来生产的产品品类有20多种,现在就不需要那么多,缩小到10种左右,以提高生产效率。   《中国经营报》:2013年春季,富士胶片将停止生产电影底片。胶片在现有业务中的比例也在逐渐淡化,占现有销售收入1%都不到。在胶片已经谢幕的情形下,富士胶片是否仍将保留胶片业务?   横田孝二:一定会的。公司还会继续生产传统胶片产品。我们现在是把传统影像胶片当做一个文化产业来做,让它延续下去,作为公司的影像文化使命。   强化“多面富士胶片”   在中国市场,化妆品业务起步已有3年多,最先进入市场的方式是网络销售。目前还不能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因为在中国市场,我们发现还是要按中国消费者的习惯,扩大店铺的销售。   《中国经营报》:转型后的富士胶片已经确立了影像、医疗生命科学、印刷等六大重点发展事业的业务架构,六大领域中,富士胶片未来核心业务将会如何聚焦?   横田孝二:这六大领域重点发展的事业,影像占15%,医疗生命科学13%,印刷10%,高性能材料是14%,光学元器件3%,最大的是文件处理40%。   未来的核心业务会聚焦在医疗健康事业方面,这里面包含有药品、生命科学事业,其中生命科学里包含化妆品、健康食品等业务。此外还有医疗产品事业,包含医疗诊断使用的材料、设备,这几个方面组成我们公司的医疗健康事业,它会是今后重点发展的事业领域。   《中国经营报》:在数码相机市场,富士胶片的占有率不及佳能、索尼以及三星,却非常注重自己的产品风格。推出了Checky一次成像相机、“X系列”数码相机等标志性产品,如何通过差异化的市场策略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   横田孝二:数码相机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智能手机的普及对卡片相机造成了很大冲击。但与此同时,需要真正的相机,来拍好照片的客户仍然存在。与卡片机市场对比,单反、微单相机市场需求在一些地区仍然在增长。公司会针对这些客户的需求供应给他们富士胶片生产的高级数码相机。富士胶片是从事影像业务的专业公司,知道什么样的照片是好的照片,真正懂得照相机并且生产出高质量的照相机。   除高端机型以外,我们还生产大众消费者所需要的,价格相对比较适中的便携式相机。在日本现出现一个群体,叫“相机女”,类似中国“文艺女青年”,文艺女性这样的人群,她们非常喜欢拍照,但是标准的单反相机对女性来讲太重了。基于这样的消费群体,我们推出了微单相机。除此之外,我们的一次成像相机非常受欢迎,中国很多女性喜欢拍照,可以把拍的照片立刻印出来,享受其中的乐趣。   《中国经营报》:让外界诧异的是,多元化发展的富士胶片还进军了化妆品领域?   横田孝二:在胶卷市场大幅萎缩需要寻找新出路时,我们的思维没有局限于胶卷只能用来拍照,而是返回到了胶卷的技术原点。从它本身所含有的一系列精细化学领域的尖端技术中,我们积极寻找可以重新运用的领域,结果发现胶卷和皮肤间的共同性,即这两者的主要成分都是胶原蛋白,它们都需要抗氧化,照片需要抗氧化来防止褪色,皮肤需要抗氧化来延缓衰老。富士胶片至今开发了20多万种化合物,其中约有4000种与抗氧化有关,我们还拥有纳米技术,利用这些相关技术与共通性,我们开发出了护肤品。   《中国经营报》:作为老牌的胶片生产商,如何在化妆品领域重新吸引消费者的兴趣,建立新的联接变得至关重要?   横田孝二:我们曾经是以生产胶卷而著称的公司,但对年轻的一代来讲,甚至都不知道胶卷是什么。另一方面,大多数人还认为富士胶片公司是生产胶卷的企业,我们的任务是如何让他们了解公司的变化。   我们在向消费者介绍化妆品时,也会介绍富士胶片如何应用自己的技术开发化妆品,通过强调我们的技术实力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兴趣。另一方面,我们的销售是要依靠更多的经销商来帮我们做,毕竟我们无法完全做到直接面对一个一个的消费者。   富士胶片向市场推出化妆品是在2006年。在日本,最主要的销售方式是通讯贩卖,通过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消费者打电话来订购产品。在中国市场,化妆品业务起步已有3年多,最先进入市场的方式是网络销售。目前还不能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因为在中国市场,我们发现还是要按中国消费者的习惯,扩大店铺的销售。因此在店铺的销售方面,我们又加大了力度,截止到2012年年底,化妆品加上胶原蛋白美容饮品,进入到店铺数量已经达到2000家。现在我们扩大店铺销售的行动还在继续进行中,到2013年年底,希望能够翻倍,达到4000家左右的店铺。   《中国经营报》:作为后进者,富士胶片将要重点发力的核心领域是医疗健康事业,之前GE医疗以及飞利浦、西门子等已经涉足,包括佳能也在进入。富士胶片如何凸显在这个领域的优势,在中国的推进速度有没有想象中的快?   横田孝二:我们的医疗诊断业务已有很长的历史,如果从X光片来说,就有70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很多技术,比如图像诊断技术,医疗诊断使用的影像板技术,这些优势是我们公司内部积累下来的,不是其他公司马上就可以掌握的。   医疗事业目前在中国的推进处于增长状态,当然也有困难,来自于医院的信息化系统方面的建设。医疗IT业务在日本、美国开展得相当好,但是在中国,还处于信息建设、医疗IT建设的投入阶段,这方面业务开展暂时还不如在美国、日本那么快。   日企的艰难时光   日本现在正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艰难时期,日企应该好好思考,通过怎样一种方式,制造出更好的产品走出低谷。   《中国经营报》:在富士胶片由影像企业向信息技术公司全面转型的过程中,作为富士胶片全球数码相机最大的生产基地,中国曾经是富士胶片转型的强大后盾。富士胶片如何看待现今的中国市场?   横田孝二:2012年,富士胶片在中国的发展情况与2011年相对持平,2011年相对2010年来讲发展增长相对迅速。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是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在华的地区总部,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销售额占到富士胶片株式会社的5%左右。   现在中国市场已经跟美国市场一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对于任何跨国企业而言,中国是不能够忽视的市场,大家对它都很重视。过去,很多企业把中国定位为一个重要的生产基地。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前,有各方面的法律法规限制,在中国生产的东西才能在中国销售,所以许多外资企业在那段时期集中进入中国,到处设生产制造的基地。我们当时的目的是,在中国生产,销售给中国市场,或者是在中国生产出口到其他国家去供应全球市场,因而这个市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那段时间,外资对于制造工厂、制造基地的投资相对比较集中。但是现在这样的投资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已经在中国地区投资相当多的生产型企业,接下来不会像过去那么多、那么集中地一口气投很多新的生产企业在这边。中国作为最大的生产基地这个基础都已经打好了,在这个基础上,怎样让这些制造企业生产出更好、更高质量的产品来才是关键。   《中国经营报》:在过去的两年间,有着技术优势、悠久历史的日企,夏普、索尼、松下等等,正度过它们艰难的时光。有人说属于日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你如何看待这种评价?   横田孝二:日本和美国之间曾有过这样的历史:日美经常发生贸易摩擦,美国企业实力强,但日本后来者居上,利用便宜的劳动力、低成本,制造出更好的产品。低价的产品不断出口到美国,冲击了美国制造业。这种情况,与如今日本跟韩国之间的情况非常相似,一个后来者把你赶上了。   当时遭遇困难的美国企业是如何应对的呢?美国从制造业方面转向现代服务业,转向软件开发,IT产业,催生了微软、苹果、谷歌等一批优秀的企业。日本现在正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艰难时期,但是日本是不是跟美国一样走IT产业来恢复这又另当别论。日企应该好好思考,通过怎样一种方式,制造出更好的产品走出低谷。   横田孝二简介   1990年起   横田先生先后在富士胶片香港事务所、富士胶片北京事务所、富士胶片东京总社出口本部任职,在开拓中国市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2000年   横田先生再度被委以重任,出任富士星光有限公司总经理,在其麾旗指引的六年时间里,富士星光自主研发了一系列得以广泛应用的高质量PS版、CTP版,同时也给中国大中型企业用户带来了国际领先技术的高速激光照排机,并引发了市场的购买狂潮。   2006年7月   横田孝二被升任为富士胶片在华总部——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2008年6月   横田孝二被任命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副总裁,并继续担任中国公司总裁职务。   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起飞   1934年作为感光材料制造商成立的富士胶片,如今仍然在公司名称中别具意味地保留了“胶片”二字,即使胶片如今在的富士胶片营收中只占约1%的份额。这种保留对于富士胶片至少意味着两层意味:在对柯达长达数十年的挑战中,富士胶片逐渐成长;另外一面,当胶片遭遇行业式颠覆,富士胶片成功挑战了自己,果断清洗DNA,完成了多元化的转型。   回溯富士胶片的历史,第一页就能看到柯达的名字。曾经试图与柯达进行合作的富士胶片,遭遇拒绝后,决定自主研发,依靠技术战斗。由此开启了两大巨头的长达数十年的战争。终止战争的最终却是数码摄影。数码相机的推出迅速摧毁了原先围绕胶片建立的商业模式。 这一次轮到富士胶片挑战自己了。用会长古森重隆的话来说,富士胶片当时遭遇的险境好比丰田再也不能卖汽车,如果不再是影像公司,富士胶片究竟还能做什么?   性格黑白分明的古森果断选择战斗,为富士胶片寻找新的摇钱树。“该决定的时刻决定,该做的时候就做,该撤的时候就快撤。”。2000年富士胶片开始走上内部改革、重建经营模式的转型。2004年,富士胶片推出“VISION75”计划,大力收缩传统影像业务,将“医疗·生命科学”“印刷”“文件处理”“高性能材料”“光学元器件”和“数码影像”等列为今后发展的六大重点事业,实现了富士胶片业务结构转型。   但是一切似乎才刚刚开始。花了5年时间走出失利的胶片行业,富士胶片发现市场需求仍然萎缩,欧洲经济形势恶化,外部形势严峻。新的“VISION80”计划,富士胶片除了进一步深化六大事业在全球的发展,明确了加大对金砖国家、土耳其、中东等新兴国家的投入。在富士胶片内部,将现在的时期定义为“第二次创业”,古森会长提出要不断拥抱变化,创造新的事物,以期继续发展壮大。   谈到企业的经营,古森曾经分析说,当人们长期从事一件事情,或者转向新的事情时,往往会花费很多时间,但回报却不一定立刻出现。美国的经营者更倾向于能够短期内获得收益的经营模式。相比柯达的倒下,富士胶片的成功转型或许更应当归功于一直扮演挑战者的角色。古森将这种策略总结为“进攻性经营”。因为一直处于挑战的角色,更加无法懈怠。   横田孝二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富士胶片学习的榜样是美国的3M公司,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在研发高投入下,提高整合效率,增加盈利。在创业地附近,富士胶片投资了460亿日元建立了富士胶片先进研究所。来自各个研究领域约1000名人才在这里工作,它也在影像领域培养了有机合成、应用化学、影像处理、软件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人员。同时汇集了从化妆品部门到采用专业方式进行药品开发基础研究的各种人才。研究所采用全开放式设计,使各类人才可以跨领域进行自由交流。   别具意味的是,身为日企的富士胶片将密涅瓦女神的猫头鹰作为研究所的象征。引用了黑格尔的名言作为解释,“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起飞。”一个时代的终结,也就是黄昏。“我们公司也到了一个不得不改变核心业务的时期,应该放飞象征智慧的密涅瓦的猫头鹰,探寻今后的核心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