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信息
采购信息
招商信息
资讯信息
首页 > 热门资讯 > 财经资讯 > 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粤苏沪列前三甲

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粤苏沪列前三甲

02-28减速机信息网

  每年“两会”召开之际,也是各省市经济实力展示和比拼之时。中国社会科学院今天(28日)上午发布的《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1~2012)》蓝皮书(下称蓝皮书)显示,2011年,广东、江苏、上海三省市位列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前三甲。   由持续扩大变缓慢缩小   蓝皮书介绍,2011年,全国31个省、市、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处于上游区(1~10位)的依次是:广东省、江苏省、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山东省、天津市、辽宁省、福建省、内蒙古自治区;   排在中游区(11~20位)的依次为四川省、河南省、河北省、湖北省、重庆市、安徽省、湖南省、黑龙江省、陕西省、吉林省;   处于下游区(21~31位)的依次为江西省、山西省、海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贵州省、甘肃省、西藏自治区。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蓝皮书主编李闽榕[微博]介绍,与2010年相比较,排位上升的有8个省份,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重庆市,排位上升了4位,河南省排位上升了3位,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吉林省和云南省排位均上升了2位,山西省和陕西省排位均上升了1位。17个省份排位没有变化。   而排位下降的有9个省份,降幅度最大的是江西省,排位下降了5位,其次是湖北省,下降了4位,河北省、安徽省、海南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均下降了2位。   蓝皮书介绍,2010-2011年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江西省等省份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的升降出现了跨区段变化,其中,内蒙古自治区由中游区升入上游区,湖北省由上游区降入中游区,吉林省由下游区升入中游区,江西省由中游区降入下游区。   “省域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最重要单元和载体,从省域的角度探讨中国新的地区经济格局的重塑,探讨区域发展政策的完善是非常有价值的。”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任韩俊说。   韩俊说,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非常可喜的变化就是地区差异由持续的扩大变为缓慢的缩小,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已连年超过东部地区。尽管现在这个区域的差距仍然很大,但是这是一个很好的苗头。   “当前对于省域而言,要同时面对国际国内两个方面的激烈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李慎明也表示,如何应对这种激烈挑战,最根本的是要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   四大区域不平衡性明显   李闽榕介绍,从全国四大区域来看,内部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差异明显。   蓝皮书介绍,东部地区10个省份的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绝大部分都在上游区,只有河北省处于中游区和海南省处于下游区,其他8个省份都处在上游区,并且排位比较稳定,基本上没有变化,说明东部地区在全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但在东部地区的10个省份内部,竞争格局也是不平衡的。”李闽榕介绍,最明显的差距体现在海南省与其他省份之间,江苏省、上海市、北京市和浙江省的得分都在50分以上,而福建省不到40分。但总体上看,东部地区内部的排位基本保持稳定。   在中部地区,各省份的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不太稳定。蓝皮书称,河南省从中部地区的第3位上升到中部地区的第1位,湖北省、安徽省和江西省在中部地区内部均下降了1位,这说明中部地区各省份经济综合竞争力相对变化较大。   此外,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得分差距较大,与西部地区之间得分差距较小,这说明整体而言中部地区还不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   蓝皮书介绍,西部地区12个省份的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大多数处在下游区,仅有内蒙古自治区处于上游区,四川省、重庆市和陕西省处于中游区,其他各省份均处于明显的竞争劣势地位。 “从经济综合竞争力得分来看,西部地区平均得分只有东部地区得分的65%,表明其综合竞争力与东部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但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相比,很多省份的综合竞争力得分差距很小,其竞争力劣势并不明显。”李闽榕说,从2010-2011年得分变化来看,西部地区平均得分有所增加,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在缩小,特别是内蒙古自治区和四川省排位都比较靠前,说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西部地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   蓝皮书介绍,东北地区3个省份的竞争优势提升不太明显,只有黑龙江省上升了2位,从下游区升入中游区,但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排位与辽宁省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   省域排名与GDP排序不同   据记者了解,省域竞争力指标体系涵盖宏观经济、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财政金融、知识经济、发展环境、政府作用、发展水平、统筹协调等经济领域,而不是仅仅是把地区生产总值作为主要的衡量指标。   李闽榕举例说,2011年上海、北京和天津三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排在全国第11位、第13位、第20位,但根据蓝皮书所设立的评价标准,三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却分别排在全国第3位、第4位和第7位。   “这是因为蓝皮书只是将地区生产总值作为其中的一个四级指标,直接体现的比重较小,对总体评价结果不会产生明显影响,而是通过与其他指标计算比重和比率的方法,更多的从结构、增长和效益反映经济综合竞争力。”李闽榕说,这也更加说明本蓝皮书所采用的指标体系是比较全面,比较完整,更有代表性。   对于蓝皮书如何客观地体现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综合竞争力问题,李闽榕介绍,如2011年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排在全国第20位,但由于人口较少,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第1位)、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第1位)、人均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3位)、人均工业增加值(第1位)、人均服务业增加值(第3位)等人均指标名列前茅。   加上天津的就业结构优化度(第4位)、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第3位)等反映结构和效益的指标,以及人均教育经费(第4位)和平均受教育程度(第3位)等反映发展潜力的指标排位也都比较靠前,共同决定了天津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在全国的第7位。   “我注意到很多省领导非常在乎这个评价结果,我见了很多省里的领导,我跟他们说,也不要太在意排在多少位,也不要太在意今年升了多少位、降了多少位。”韩俊对记者说,排在前面的肯定是高兴的,排在后面的肯定是有想法的。但我